↑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②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③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注】①鄙:边境。  ②钵:佛教徒盛饭的器具。  ③买舟:雇船。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者于富者曰     (语:对……说)

B.岂他人之哉       (过:过错)

C.何恃而往        (子:儿子)

D.吾欲南海,何如    (之:到……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未有问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A.吾数年来欲买舟

B.鸣之不能通其意

C.舍生取义者也

D.臣请缚一人过王
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文段都强调了一个道理:学习的成功与否在于个人天资的高低与客观学习条件的优劣。

B.决定事物成败的是人的内在因素。【甲】文段摒弃了天赋决定论的成见,劝人以学。

C.正所谓“人穷志不短”。【乙】文段中蜀之鄙的穷僧能够只身去到南海,凭的就是“志”。

D.两个文段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