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壮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廖;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犹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1.下列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认真从事,注重)

B.涂有饿莩而不知(揭发)

C.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余威)

D.念谁为之戕贼(摧残,伤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斧斤时入山林      常肃杀而为心

B.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行为金

C.申之以孝悌义      商声主西方

D.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丰草绿缛争茂

3.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段(一) 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B.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统治者的虐政。

C.文段(二) “夫秋”以下的内容,将自然和人事联系起来,说明盛衰生死皆属常理,不足萦怀。

D.文段(二)中第二段写人有“万忧”“万事”更容易衰老。“而况”以下内容又进一层说,虽忧思成疾,但人生充实,成就可喜,不必听到秋声而生悲哀之情、怨恨之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3分)

②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3分)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