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770年到1870年左右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无情地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而且反抗资本主义的力量很脆弱。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这乃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斗争。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实行所谓的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民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1932年末,胡佛的最后一次竞选演说

材料三  这本书《道德情操论》很长一段时间不引人注意,我觉得它的意义不亚于《国富论》。他(亚当·斯密)有两次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里提到看不见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是市场,一只看不见的手是道德。

——温家宝2009年2月1日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的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为世界经济的龙头,当时西欧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哪些问题?(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4分)

(2)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史实,为胡佛的担忧提供一个现实的例证。(2分)为直接解决材料一所述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类似问题,胡佛的竞选对手们实施了怎样的“变革”和“新政”?(8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温家宝总理强调道德的国际背景及道德的具体内涵。(4分)

高三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