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语③子游。人知之,亦累嚣嚣④;人不知,亦翼。”

曰:“何如斯⑤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⑥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⑦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节选自《孟子尽心上》)

注:①宋勾践,人名。②游:游说各国君主。③语:告诉。④嚣嚣:自得其乐、无欲无求的样子。⑤斯:副词,相当于“则”。⑥得己:得之于己,即自得其乐。⑦泽:思泽,思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安居而天下熄______

②必敬必戒______

③泽加于民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甲乙两文段中都提到“道”,请结合文段,说说孟子理想中的“道”的内涵。

4.孟子长于说理。请根据甲乙两文段,举例说明孟子说理的方法。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