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行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

谷玉霖,来远舰炮手,

1946年5月18日口述

“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

《芝罘快邮》(外商报刊),1894年10月1日报道

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

《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1894年10月7日报告

A. 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

B. 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

C. 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

D. 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

【答案】C

【解析】李鸿章的报告和谷玉霖的回忆均提到致远舰冲向吉野号战舰后沉没,说明这一事件比较客观真实,故C项正确;吉野号并没有沉默,故A项错误;表格中只有一处材料说明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不足以采信,故B项错误;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只是外国报纸一方提及,不足以采信,故D项错误。

【题型】选择题
【适用】困难
【标题】【全国市级联考word】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9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加试题】温州新学社群成员张棡在1903年4月26日的日记中记录,这一天有海轮从上海到了温州,给他带了五期《新民丛报》、《政艺通报》第六号和四月份的《中外日报》,新学社群的人闻讯至他家看新书报。类似这样从上海购买、聚看的事例,在他的日记中屡屡出现。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清末上海对周边地方产生文化辐射

B. 交通、通讯的变革加速城市化进程

C. 新式报刊推动地方政治团体的发展

D. 维新变法运动已深入到了社会基层

高三历史选择题极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