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近代以来,莘莘学子求新知于世界,学成归来,报效祖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

(1)清政府派幼童赴美留学时正处于在哪场运动中?根据材料一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2)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哪种学说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材料三:                 

(3)邓稼先等归国科学家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四: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摘自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4)“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改革开放后我国提出了哪一发展战略?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