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多余的最后一句话

①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②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痩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③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④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⑤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

⑥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⑦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把地图收起来,准备下一站下车换车去。

⑧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⑨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了北京人的形象。

⑩可大爷哪能就这么打住呢,他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⑪我心想,大爷这话真是多余,车上年轻人好多呢,打击面太大了吧。

⑫可不,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根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

⑬“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⑭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

⑮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声了。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大家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去。可不要忘了,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瞧你那样,一看就是不务正业的,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

⑯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

⑰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

⑱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⑲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锅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⑳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㉑听到他这么说,当然车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少数人轻声嘀咕了两句也就不说话了。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㉒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㉓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

㉔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㉕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蛋,和她计较什么呢?!

(有删改)

1.初读课文,围绕“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说话者的内容

听者的反应

售票员姑娘指责小伙有地图不看明白,还走错路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时髦小姐说好多老人肚子里有坏水

大姐批评时髦小姐没礼貌,恐怕父母都管不了

车厢里各种吵闹,出人命的可能都有

(3)__________

整个车厢炸开了锅

外地小伙怒斥北京人

(4)__________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⑫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根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标题“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将人和事有机地联系起来。

B. 第⑮段画横线句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对大姐的表现作了画龙点睛的评说,幽默风趣,有喜剧色彩和调侃意味,让人在忍俊不禁中产生无穷的回味。自然推进情节的展开。

C. 文章中的外地小伙从开始的不在意到后来怒斥北京人,是因为他实在受不了了,怒火中烧,他的大叫终于使车厢里的战争平息了。

D. “我”受伤是因为“我”的最后一句话激怒了售票员姑娘,被她用票匣子给砸伤的。

E. 文章通过描写车厢内人们的吵闹,体现了“不要多管闲事”这一主题。

4.本文戏谑的情节引发人们思考与人相处的方式,请结合全文与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一位外国教授在礼仪课上,告诉他的学生“敲门是有讲究的:敲一声,代表试探;敲二声,代表等待对方应答;敲三声,代表询问。”接着,教授在课堂上做了一次互动,一个学生扮演餐厅的服务员,学生按照教授的指点表演了一次。教授当场指出了“服务员”的问题:“敲门声太重,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也没自带一次性鞋套套住鞋子,弄脏了主人家的地板。”可完成后,那名学生仍站在讲台上看着教授。教授提醒他可以下台了。这时,他认真地对教授说:“老师,如果有人给我送外卖,我不会让他换鞋,我宁可自己再拖一次地板,因为那样会伤害那个人的自尊心。还有,对方离开的时候,我会真诚地对他说一声谢谢。”教授愣了一会儿,继而真诚地说了一句:“你说得对,谢谢你。”这时讲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