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26分)“认同”在《辞海》的解释是“承认同一”,如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阶级认同等,因此它既是一个心理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问题:

材料一:“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孰为中国人?汉人种(族)是也!”

——革命派报纸《警钟日报》1904年7月14日

材料二:辛亥革命之后,种族认同因内在的局限被剥离出去,政治上的主权在民的共和观念成为新的认同基础,并最终上升到法理的高度……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国成为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的政治认同符号。

——许小青《辛亥革命与近代民族国家认同》

材料三:迄今为止的欧洲一体化历史表明,欧洲似乎已经“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和象征主义等方面的历史中,有希望找到把欧洲作为一个共同体而与世界其他地区区分开来的整体经历和集体记忆,找到为欧洲各民族提供了共同参照的东西。”

——朗东尼·史密斯《国家认同与欧洲统一观念》

材料四:全世界无产者(指“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1)材料一与材料二在民族国家的认同上有何差异?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以来欧洲各国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以及精神文化方面有何共同点?欧洲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方面存在集体记忆,请结合古希腊罗马史谈谈你的理解。(6分)

(3)材料四的认同观是什么?与材料一、二、三的认同观相比有何特点?对1949年以后的中国以及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什么影响?(8分)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人对本民族、国家、文化的认同日渐迷失,请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高三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