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本,字致中,东阿人。永乐四年召为工部左侍郎。坐事免官,冠带办事。明年五月复官。寻以奏牍书衔误左为右,为给事中所劾。帝命改授本部右侍郎而宥其罪。七年,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十九年,皇太子将北征,命本及王彰分往两直隶、山东、山西、河南,督有司造车挽运。明年即命本督北征饷。

仁宗即位,拜南京兵部尚书兼掌都察院事。召见,言时政得失,且请严饬武备。帝嘉纳之,遂留兵部。

宣德初,工部侍郎蔡信乞征军匠家口隶锦衣卫。本言:“军匠二万六千人,属二百四十五卫所,为匠者暂役其一丁。若尽取以来,家以三四丁计之,数近十万。军伍既缺,人情惊骇,不可。”帝善本言。征汉庶人①,从调兵食。庶人就擒,命抚辑其众,而录其余党。还以军政久敝、奸人用贷脱籍,而援平民实伍,言于帝,择廷臣三出厘正之。时马大孳息,畿内②军民为畜牧所困,本请分牧于山东、河南及大名诸府。山东、河南养马自此始。晋王济熿③坐不轨夺爵,本奉圣旨散其护卫军于边镇。

四年命兼太子宾客。户部以官田租减,度支不给。请减外官俸及生员军士月给。帝以军士艰,不听减。余下廷议,本等持不可,乃止。阳武侯薛禄城独石诸戍成,本往计守御之宜。还奏称旨,命兼掌户部。本虑边食不足,而诸边比岁稔,请出丝麻布帛输边易谷,多者三四十万石,少者亦十万石,储偫④顿充。六年病卒,赐赙三万缗,葬祭甚厚。

本廉介有执持,尚刻少恕。录高煦党,胁从者多不免。成祖宴近臣,银器各一案,因以赐之。独本案设陶器,谕曰:“卿号‘穷张’,银器无所用。”本顿首谢,其为上知如此。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四十五•张本传》)

[注] ①汉庶人: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煦。②畿内: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③熿(huáng):人名。④偫(zhì):积储;储备。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B. 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C. 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D. 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工部是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管理兵工建设及外交礼仪之事,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

B. 皇太子是封建社会的皇位继承人,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类似朝廷的东宫,而诸侯王或藩王的继承人称为世子。

C. 锦衣卫,明朝特务机构。皇帝为加强统治,特授刑狱、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D. 圣旨是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也是帝王权力的象征。其材料考究,图案富丽,两端有银色飞龙作为防伪标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本为官以后,敢作敢为。他曾任工部左侍郎,后因犯错免官,但仍让他为官吏办事。不久官复原职又因事被弹劾。改任后,他善于揪出坏人,太子在他疾病发作时还赏赐给他钱物。

B. 张本敢于谏言,不畏权贵。被仁宗召见时,谈论时政得失,请求严整武备。皇上采纳了建议,并把他留在了兵部。蔡信要求征取军匠家属隶属于锦衣卫,遭到他的拒绝。

C. 张本效忠朝廷,细心多谋。在征讨汉庶人时,负责处理军饷,后受命安抚汉庶人部众,并登记其余党羽。晋王济熿因行为不法被削夺封爵,张本建议将他的护卫军派到边镇。

D. 张本廉洁刚介,为人严厉。他登记朱高煦党羽时,胁从者大多未能免罪。成祖宴请近臣,其他人的桌子上都摆有一件银器,并赐给各人,只有张本因自称“穷张”只得到一个陶器。

4.把文中的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还以军政久敝、奸人用贷脱籍,而援平民实伍,言于帝,择廷臣三出厘正之。

译文:

(2)帝以军士艰,不听减。余下廷议,本等持不可,乃止。

译文: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