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三  吉田茂在《激荡的百年史》中说:“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明治维新领导者们决定开放门户,吸取西方文明。国内普通民众不仅没有抵抗,而且欣然接受这一现状,呈现出引进西方文明的热心态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中最能使秦国“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的措施是哪一项?(2分)请从社会制度转型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迫使沙皇俄国统治者进行改革的力量是什么?(2分)“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这句话反映出沙俄改革的根本目的何在?(2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日本社会绝大多数人是如何对待“西方文明”的?(2分)在“维新领导者们采取的具体措施中”,哪一项最能体现明治维新的性质?(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2分)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