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读下段文言,回答后面题。(19分)

杭州龙井院讷斋记

【宋】 苏 辙

钱塘有大法师曰辩才,初住上天竺山,以天台法化吴越。吴越人归之如佛出世,事之如养父母,金帛之施,不求而至。居天竺十四年,有利其富者,迫而逐之,师(同“欣”)然舍去,不以为恨。吴越之人,涕泣而从之者如归市,天竺之众,分散四去。事闻于朝,明年,俾复其旧。师黾俛(mǐn miǎn:勉强)而还,如不得已。吴越之人,争出其力,以成就废缺,众复大集。

无几何,师告其众曰:“吾虽未尝争也,不幸而立于争地。久居而不去,使人以己是非彼,非沙门也。天竺之南山,山深而木茂,泉甘而石峻,汝舍我,我将老于是。”言已,策杖而往,以茅竹自覆,声动吴越。人复致其所有,(chán))崄堙圮,筑室而奉之。不期年而荒榛岩石之间,台观飞涌,丹垩炳焕(红瓦白墙,色彩鲜明),如天帝释宫。师自是谢事,不复出入。高邮秦观太虚名其所居曰“讷斋”。道潜师参寥告予为记。

予闻之,师始以法教人,叩之必鸣,如千石钟;来不失时,如沧海潮。故人以“辩”名之。及其退居此山,闭门燕坐,寂默终日。叶落根荣如冬枯木,风止浪静如古涧水,故人以“讷”名之。虽然,此非师之大全也。彼其全者,不大不小,不长不短,不垢不净,不辩不讷,而又何以名之?虽然,乐其出而高其退,喜其辩而贵其讷,此众人意也,则其以名斋也亦宜。系之以词曰:

以辩见我,既非见我。以讷见我,亦几于妄。有叩而应,时止而止。非辩非讷,如如不动。诸佛既然,我亦如是。

1.对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涕泣而从之者如归市  市:集市

B.汝舍我,我将老于是  舍:抛弃,放弃

C.策杖而往,以茅竹自覆  策:拄,拄着

D.故人以“辩”名之  名:命名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初住上天竺山,天台法化吴越  /  祖母无臣,无终余年

B.吴越之人,争出力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

C.山深木茂,泉甘而石峻  /  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D.不辩不讷,而又以名之  /  之二虫又知!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法师辩才在天竺山寺庙居住了十四年,后被人威逼而被迫离开,但他仍能高高兴兴地离开,一点也不感到遗憾。

B.辩才法师晚年禅居天竺南山,不再四处云游,辞去了讲经的事务,于是大家把他的禅房命名叫“讷斋”。

C.本文名为记“斋”,实则记人。记述了辩才法师作为佛门高僧对于佛法禅旨的领悟,以及受其教化的吴越百姓对其爱戴。

D.作者认为,无论以“辩”或“讷”来命名辩才法师都是不全面的,也找不到一个恰当的名称来全面概括法师。

4.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久居而不去,使人以己是非彼,非沙门也。

(2)虽然,乐其出而高其退,喜其辩而贵其讷,此众人意也。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