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此时的儒学以“仁”为思想内涵,重视人伦,推崇王道;虽然在当时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没有被统治者太多重视,但……周游列国,兴办私学,聚徒讲学,社会影响巨大,有非儒即墨之说。

糅合道、法和阴阳五行,以“天人感应”阐释君权,以“独尊儒术”巩固统一,以纲常伦理维护秩序。……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开办太学,以研究儒家经学,造就儒家治术人才。自此百余年间,经学极盛,成为官学的统一教材。

提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儒家伦理道德和人性都是理的体现,通过“格物致知”或内心反省才能获得理。……将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绵延700余年,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影响至深至巨。

反对封建礼教,批判君主专制主义,提出“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的思想。……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学发展变化的特点。

材料二在儒学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似乎可以划分为两大流派。“内圣”:颜回→子思→孟轲→程颢和程颐→朱熹和陆九渊→王阳明→孙奇逢……“外王”:子夏→荀况→叶适→王廷相→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龚自珍和魏源……,呈现出两大流派此起彼伏、交相发展的局面。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儒学的两大流派各有何侧重,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每个流派用两个史实加以论述。)

高三历史非选择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