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17分)教育变革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姓名

籍贯

曾任官职

《汉书》文摘

息夫躬

河内河阳

光禄大夫

左曹给事中

《汉书·息夫躬传》“少为博士弟子,受《春秋》,通览记书”

倪宽

千乘

御史大夫

《汉书·倪宽传》“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

终军

济南

谏大夫

《汉书·终军传》“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

朱云

杜陵令

《汉书·朱云传》“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后为博士”

材料二  1200—1500年间的大学可以说是教会和君主授予特权的师生独立团体。师生享有特殊权利和豁免待遇,即教学权、学位考试权和授予权,自治权,独立审判权。其教学须照固定的规程进行,各科教学都须按照教会审定的课本进行。1500—1650年间,在世俗政权领导之下,实现新教教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理想,各地争分夺秒地建设新的教育机构。在1650—1800年间,教育急剧地世俗化和现代化。研究自由和教学自由已成为人所公认的原则,旧日根据标准教材照本宣科的方法已被学术报告所代替,教授要讲述具有创见性的科研成果,就非如此不可。

——(德)F·鲍尔生著《德国教育史》

材料三  两湖大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就两湖书院改建,设学科八门,其中中西公共学四门,即经学、中外史学、中外地理学、算术,延聘本国教习讲授。西学四门,即理化学、法律学、财政学、军事学,延聘东西洋各国教习讲授。学生入学后,先补习普通中学课程一年,再习专门(注:八门中选学一门)之学三年,然后派往东西洋游历一年,以广见闻。

——冯天瑜、何晓明著《张之洞评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列举的这些人在哪所学府接受了最高教育?它在人才培养上体现了哪些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德国教育不断进行着哪些变革?概述促进这些变革的社会因素。(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两湖大学堂培养人才有哪些举措?顺应了怎样的时代要求?(4分)

高三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