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________时,创立进士科,一般说从此时起,科举制正式产生……唐代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有明经(主要考儒家经典)进士(进士科在隋朝仅试策论,贞观八年加试经史,唐高宗末年加试帖经、杂文,天宝年间始专试诗赋并作为录取的主要标准)明书、明算……②________时,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四书”“五经”。自元代定科举必须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明代相沿不改,又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清朝沿用明制而不变,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推行现代学校教育,科举制度才被废除。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

(1)写出材料一中①②所指代的内容。明朝时,科举考试规定“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说说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和当代高考制度的共同作用。

七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