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历史-选修4:中国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认为,实行法治必须立“善法”、制“良法”。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还必须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中国“因事势,从民欲”,迫切需要设立一个独立、专门的立法机构,“立制改变,以利国民”。……“司法之权若与立法权或与行法权同归于一人或同归于一部,则亦有害于国人之自由权。盖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则国人之性命及自由权必至危殆。

——摘编自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材料二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爱国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高三历史非选择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