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回答小题。

南京古都“桥”名、“巷”名知多少

(分类统计)

表一:南京古都“桥”名分类统计表       表二:南京古都“巷”名分类统计表

分类标准

桥名

数量

用数字命名

半边桥、二道桥等

14

用动物命名

龙江桥、锁龙桥等

10

用植物命名

莲花桥、花家桥等

4

与食物有关

盐仓桥、糖坊桥等

4

按材料结构

虹桥、宝塔桥等

16

分类标准

巷名

数量

用数字命名

二条巷、三条巷等

8

用人物命名

秦状元巷、黄状元巷等

10

用物品命名

箍桐巷、璇子巷等

18

用动物命名

饮马巷、宰猪巷等

9

用家宅命名

许家巷、许府巷等

9

三(空间分布)

表三:南京古都范围内“桥”“巷”数量空间分布表

区划

类别

秦淮区

鼓楼区

玄武区

建邺区

桥的数量

45

21

18

11

巷的数量

22

21

17

5

(成因分析)

南京古都的“桥”“巷”名的命名及空间分布与             密切相关。

自然与生活有机统一。南京占据长江中下游的特殊地理位置。桥、巷代表了人口出行和生活的需要,南京古都的桥、巷地名分布的数量与人口分布的密集度基本成正比。

凝重的历史沧桑感。南京的桥、巷的地名反映了历史沧海桑田之变。如“逸仙桥”。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按其所愿,葬于南京的紫金山。但因为南京当时的城市交通系统还不是很完善,为了便于运载孙中山先生灵柩,于是就修建了中山大道,当时,中山东路上的一座石桥十分破旧,国民政府下令,重建此桥,并改名“逸仙桥”。逸仙是孙中山先生的号。

异彩纷呈的平民文化。南京许多地名源于民间传说,有着浓郁的平民文化色彩,折射着昔日南京百姓的生活状况和文化心态。每一条“老地名”或许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特色。

当然,南京的“桥”“巷”名还与“唯才是举”的科举文化,朱门豪宅的士族文化,浓郁的古商业文化密切相关。

(地图截图)

(生活链接)

2014年3月1日至2日,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南京市选拔赛如期举行。参赛的小选手们听写生僻字词手到擒来,然而却被“逸仙桥”地名难住,究其原因,他们压根就不知道哪里有座“逸仙桥”,又为何名为“逸仙桥”。

1.阅读(分类统计),选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京古都“桥”名中按材料结构命名的最多,用植物命名和“与食物有关”的命名最少。

B. 南京古都“巷”名中用物品命名的最多,用数字命名和用人物命名的巷名数量相差不大。

C. 南京古都“桥”“巷”名中都有用数字和动物来命名的,其中用动物来命名的都极少。

D. 南京古都“油坊桥”的命名应该是与食物有关,“沈举人巷”应该是用人物来命名的。

2.阅读(成因分析),请将材料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10个字以内)

3.阅读材料,从“桥”“巷”名的数量分布推断南京古都人口的数量分布情况。

4.阅读材料,按要求下列答题。

(1)下面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每一条“老地名”或许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特色。

(2)为什么先介绍“分类统计”与“空间分布”,再介绍“成因分析”?

5.结合(地图截图)和(成因分析)两则材料,请用简洁的语言向小选手们介绍“逸仙桥”。(要求:从“逸仙桥”的地理位置和来历两个角度来介绍。)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