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⑤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⑥鱼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⑧,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选自《颜氏家训·慕贤》)

【注释】①播越:离散。②款狎:指相互问关系亲密。③渍:染。④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本领,技能。⑤较:通“皎”,明显。⑥鲍鱼:咸鱼,气味腥臭。⑦肆:店铺。⑧之徒:那样的人。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较明易习者也 (学习)   B. 君子必慎交游焉(慎重或谨慎)

C. 无友不如己者 (以……为友)   D.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墨子悲于染丝     战于长勺

B. 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 潜移默化,自然似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D. 是以与善人居     杀之以应陈涉

3.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论述了外部环境对人精神性情的影响,指出交友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B. 本文以“入芝兰之室自香,入鲍鱼之肆自臭”这一生活现象来证明人的神情容易被同化的道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自然贴切。

C.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说明了潜移默化的道理,多与名贤交游,方能受到有益熏陶,颜氏家训对现在青少年的成长仍有指导意义。

D.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来象征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行,这与本文观点一致。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②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