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期启蒙思想家认为,中外的主要差异是服饰、语言及风俗,在追求物质进步与社会发展方面,中国与西方几乎是相同的。政治变革与发展产业并非西方的秘笈与专利,一旦中国按照此发展轨迹来自我更新,中国不仅可以赶上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能够驾乎其上。如王韬说:“吾知中国不及百年,必且尽用泰西之法而驾乎其上。”近代著名思想家、维新运动的主将康有为则说:“三年而规模成,十年而本末举,二十年而为政于地球,三十年而道化成矣。”梁启超认为,中国如果烦应时代潮流,积极学习西方,数十年之后,也可以与西方一样强大,一百年后获得全面振兴。中华民国刚刚建立,孙中山就提出了10年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宏愿。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前途出现一线曙光,学界热烈讨论“迎头赶上”这一话题。

——马克锋(近代赶超欧美的思想历程》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没有继续采用‘苏联模式’,又成功地避开了‘依附论’、‘中心一外围论’、‘西化论’等以资本主义模式为中心的理论的影响,而是立足自身实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既切合中国实际,又顺应世界历史潮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性地克服了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一个半世纪历程经历过的种种挫折、失误,成功地跨越了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种种发展困境”。当然,我们强调独立自主探索本国的发展道路,并非闭关自守地进行现代化建设,而是说不能照被照抄别国的发展模式和经验。

——朱宗友《中国道路:全球化背景下的制度胜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产生“超越西方”、“迎头赶上”这类话题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条件。

高三历史非选择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