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发式服饰的纠结

材料一  新世纪伊始,彼得大帝就发表有关服装改革的命令,要求放弃传统俄国宽松长袖的衣服,学习西欧紧身、体现身体轮廓的服装,从统一制服做起,彼得大帝开始了大规模改革。日本政府破天荒的宣布实行“散发脱刀令”,强制民众剔掉发髻,发布断发、易服、食肉等行政命令,并发布几十种文明开化小册子,以改革封建时代的风俗习惯,把社会生活的西方化推到极致。

材料二  康有为提出“断发易服”时说:“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学者余音评价说:“康有为贸然抛出‘易服’主张,让人们脱掉穿了二百多年的长袍马褂,换成西装革履。……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抵制,维新派的威望也因而降低,支持变法的社会力量因而涣散。”

材料三  清末新政期间,为了经武振军,清政府不得不用西法操练新军,并学习西方军队服制。练兵处“参酌成规,体察时势”,规定军服都用开襟式结以钮扣,其长齐两胯之圆轴骨为度。“凡制造各衣裤,必须舒展合体,于操作运动,务求利便,裁做宜酌采西式缝纫,务求坚实。”

材料四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通令全国剪辫,令云:“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仰内务部通令各省都督,……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材料五1905年,孙中山在新加坡与同盟会华侨会员合影,14人均着西服或学生装。

材料六孙中山解职临时大总统时对南京参议院议员们说:“又凡政治、法律、风俗、民智种种之事业均须改良进步,始能与世界各国竞争。”1912年10月3日,“男女礼服服制”公布,之后民国政府又公布《地方行政官公服令》、《推事检察官律师书记官服制》、《承发吏庭丁服制》、《监狱官服制》等等,都规定实施新制服,但衣料要用本国丝织品或毛织品。

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明俄、日两国的改革分别发生在什么时期?服饰发式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说说倡行改革的目的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剪发易服”的看法。

高三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