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在冶炼、印染、器械制造等活动中获得最初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知识,并以口授方式保存这些经验性知识,是中国古代工匠一直以来保持的传统。中国古代科学家主要就是由这样的工匠和受这样的工匠传统深刻影响的学者组成。在“见见闻闻”“博采众方”的基础上,他们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学者宋应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天工开物》中许多科技知识,就是他走出书斋,经过直接地观察和研究,对生产、生活过程中得出的有效经验的总结。

在近代,手工工场的工匠对英国工业革命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英国工业革命兴起于棉纺织业,其中许多发明都出自于一些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之手。织工兼机械工凯伊发明了织布用的飞梭,使织布速度提高一倍;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能提高数倍效率的珍妮纺纱机。手工工场内细致的劳动分工,每个人专门从事一种简单的机械工作,使工匠的劳动获得技术上和操作上的日益完善和熟练,这为他们发明和使用机器奠定了基础。

——据孙守春、关连芳、张淑芳《科技史概论》等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中国古代工匠从生产活动中获取最初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知识。( )

(2)《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3)飞梭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  )

(4)英国工业革命中工匠们将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紧密地结合起来。( )

(5)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工匠们的技术积累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

九年级历史判断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