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节选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乙)

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徙知容州有资窃发安抚司遣三班吏臣领悍卒来捕卒凶暴恣行至以禁物诬民入其家争斗杀人且畏罪惊溃将为乱民奔诉轼,轼授其书不视,曰:“必不至此。”散卒闻之,少安,徐使人招出戮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徙知容州/有盗窃发/安抚司遣三班吏臣领悍卒来捕/卒凶暴恣行/至以禁物诬民/入其家争斗杀人/且畏罪惊溃/将为乱/民奔诉轼

B. 徙知容州/有盗窃发/安抚司遣三班吏臣领悍卒来捕/卒凶暴恣行/至以禁物诬民入/其家争斗杀人/且畏罪惊溃/将为乱民/奔诉轼

C. 徙知容州/有盗窃发/安抚司遣三班吏臣领悍卒来捕/卒凶暴恣行/至以禁物诬民入/其家争斗杀人/且畏罪惊溃/将为乱民/奔诉轼

D. 徙知容州/有盗窃发安抚司/遣三班吏臣领悍卒来捕/卒凶暴恣行/至以禁物诬民/入其家争斗杀人/且畏罪惊溃/将为乱/民奔诉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斧质:古代一种酷刑。杀人时,置人于铁砧上,以斧斫之。质是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B. 布衣:古义指布制的衣服,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可穿麻布衣服而不能衣锦绣,故布衣又借指平民百姓。

C. 有司:泛指古代官吏,它是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D. 九宾:这是古代待客的宴会上最为隆重的礼节,九宾,是由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3.下列对甲段文字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文章第二段缪贤的推荐中,可以看出蔺相如其人具有善于分析、把握复杂形势的睿智及政治敏感性,这为他取得赵王信任,能胜利完成外交使命提供了条件。

B. 蔺相如在与秦王交锋时急中生智,托辞说璧有斑点,“请指示王”,重新取回了和氏璧。随之,“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尖锐地揭露了秦王“以空言求璧”的阴谋。

C. 文章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蔺相如,但司马迁还写了其他一些人。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个故事中,作者写出了秦王的贪欲、欺诈、色厉内荏、窘态毕露,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拿蔺相如的机智勇敢来反衬秦王的这些形象特征。

D. 在“完璧归赵”的欺诈和反欺诈斗争中,作者突出了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勇敢及不畏强暴。在“完璧归赵”之后,秦赵两国的矛盾得以暂时缓和,蔺相如也得以加官。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