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3 题,其中:
选择题 17 题,单选题 23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28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7 题
  1.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A. 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 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 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 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唐宋儒生学者有借住寺院读书的风气,据学者统计,“读书山林寺院,论学会友,蔚为风尚,及学成乃出应试以求闻达,而宰相大臣、朝野名师亦即多出其中”。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 儒佛思想融合趋势显著   B. 寺院开放顺俗倾向明显

    C.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 山林寺院体现文人追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王阳明与马丁•路德生活在同一时期,但二者所起的历史作用是不同的。这里的“历史作用”主要指

    A. 促进思想解放   B. 破除既定权威   C. 强化主体意识   D. 推动社会转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根据学者许倬云的统计,春秋时期政要人物516人中出身寒微者135人,占总数的26%;到了战国时代,在713位政要人物中,出身寒微者243人,占总数的34%。对此现象出现原因的推断,正确的是

    A. 宗族制度彻底瓦解   B. 世家大族向士族转化

    C. 宗法制度开始下移   D. 私学教育的迅速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留下一串闪亮的人名:笛卡尔、斯宾诺莎、洛克、霍布斯、牛顿、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以下相关评论,正确的是

    A. 反对专制追求共和制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B. 他们为人类社会提出的理想已经实现

    C. 资产阶级统治确立是思想家产生的前提

    D. 理性与科学是他们对抗神学与君权的武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齐地阴阳、道家、儒学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这反映了

    A. 学术思想的地域性

    B. 儒学正统地位衰落

    C. 北方文学发展缓慢

    D. 秦国学术水平落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滇南本草》(成书于1436年)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是明朝两部医药著作。《滇南本草》的一个版本中有“玉米须”的记载,有学者据此推断玉米在哥伦布1492年到达美洲之前就为中国人所知。而该书的另一版本中出现了“《本草纲目》曰”的字样。由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

    A. 玉米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就已经传入中国西南

    B. 《本草纲目》是中国最早记载玉米药用价值的著作

    C. 《滇南本草》书中参考了《本草纲目》的部分内容

    D. 《滇南本草》不应作为研究玉米传入中国的第一手材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据施树民《贾谊为何不受重用》一文载:文景之时,官场出现各级官吏消极苟安,渎职怠工,“见人之有细过,专掩覆盖之”。……虽文帝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实际并未得到认真执行。甚至在官场出现“廉吏释官而归为邑笑,居官行奸而富为贤吏”的怪现象。材料旨在说明

    A. 统治者对农业重视不够

    B. 黄老政治存在消极影响

    C. 社会奢靡之风开始盛行

    D. 封建统治危机已经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

    A. 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B. 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

    C. 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D. 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帐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

    A. 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B. 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

    C. 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

    D. 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道光20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

    A. 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B. 表现出关注现实的求变意识

    C. 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

    D. 阻碍了传统教育的转型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著名政治活动家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 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对其中“旧心理”和“新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

    A. 儒家文化和君主立宪   B. 儒家文化和民主共和

    C. 程朱理学和开明君主   D. 程朱理学和民主科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南北朝时期史学家范哗将汉代士风的发展变化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汉高祖时代,盛行“轻死重气”的任侠之风;第二个阶段是汉武帝时代,其时崇尚儒学,多“守文之徒”。汉代士风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反映了

    A. 由重武轻文转向重文轻武   B. 儒家传统忠义观念被抛弃

    C. 统治理念影响社会价值观   D. 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古希腊时期,一批所谓“哲人”到处演讲和发表许多奇怪的辩论,传递了许多“负能量”,造成很坏的风气。于是有了苏格拉底,讲述人生的共同真理;有了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他们师徒的共同之处在于

    A. 着力培养公民的独立人格   B. 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结合起来

    C. 具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D. 试图挽救日渐衰败的民主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通过搜集史料证明:在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卢修斯把自由和财产赐予英国教会,当卢修斯写信给阿莱赛利乌斯教皇请他到英格兰传授罗马法时,教皇回信说卢修斯不需要罗马法,因为他已经有了不列颠法律。亨利八世此举的目的是

    A. 否定教会权威   B. 证明君权神授

    C. 没收教会财产   D. 建立民族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严复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这一思想

    A. 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

    C. 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

    D. 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据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记载:“(中国古代)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导致中国古代天文记载呈现这一特点的思想是

    A. 人定胜天

    B. 天人感应

    C. 道法自然

    D. 相生相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3 题
  1. 东汉时女子赵娥砍死杀父仇人后“诣县自首”,县令尹嘉钦佩赵娥的孝行,但又因国法“杀人者死”而犯难,拒绝受理此案,并辞官而去。最终汉灵帝下旨,免去赵娥的死罪,还封她为“孝女”“烈女”。这反映了当时

    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B. 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C. 地方官员懒政现象突出   D. 执法行为具有随意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清初,思想家唐甄说:“人之情,孰无所欲!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而弃之,是为君子。”陈确说:“真正无欲者,除是死人,”但“人欲正当处即是理。”费密说:“欲不可纵,亦不可禁。”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主张是

    A. 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

    B. 理性地把握人欲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C. 把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

    D. 顺应资本主义萌芽要求构建新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柏拉图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回头。结果柏拉图走到麦田尽头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这则故事反映了苏格拉底

    A. 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 强调理性,并主张认识自我

    C. 对爱情提出更高的美德要求

    D. 否认绝对权威,并批判道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孙中山1895年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兴中会誓词,1903年把“创立民国”作为中华革命军团体誓词,1905年将其思想体系概括为三民主义,后来又在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基础上提出“五权分立”学说:“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这表明,孙中山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

    A. 旨在彻底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 追求建立同于美国的政治体制

    C. 愈加崇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D. 日益重视本国国情和传统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霍克海默在《启蒙的辩证法》中指出:  “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以下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过分否定权威产生社会性危机   B. 教会不满被抨击进行疯狂报复

    C. 理性要成为判断是非唯一标准   D. 启蒙思想导致了社会秩序混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政治,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表明李大钊:(   )

    A.能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B.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自相矛盾

    C.未能摆脱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的“反动”指

    A. 强化三纲五常教化作用

    B. 从神学政治转向伦理道德

    C. 注重强化谶纬神学思想

    D. 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 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

    C. 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D. 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罗索在他的《西方哲学史冲写道:“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而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慨的文艺奖励,特别受到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此观点

    A. 全面分析了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

    B. 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的运动性质

    C. 说明上层阶级助推了文艺复兴

    D. 没有看到群众性运动的真正力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被严厉禁止。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B. 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 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 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纵观近代前期先进人士的有关言论,少数人对“中体西用”这一文化原则整体上的正确性有过疑虑,但从未有人对其所含的民族性提出过怀疑。对“民族性”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抬高中学地位,贬低西学价值

    B. 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主导

    C. 突出实用效率,批判祟洋虚无

    D. 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  )

    A. 巩固专制统治   B. 和谐人际关系   C. 维护社会秩序   D. 确立儒学独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西周孝的对象为祖先考妣(不包括健在的人),孝的形式是祭祀,以不断强化祖先权威和同出一祖意识,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至春秋,孔子倡导的孝的基本形式是侍奉父母,将孝下移至庶人,为人子者都是孝的主体。这种变化反映出(  )

    A. 父权挣脱宗权   B. 宗法观念淡漠   C. 礼乐制度瓦解   D. 小农经济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读下图,序号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A. ①采取了焚书坑儒控制思想的措施

    B. ②发现了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C. ③诞生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D. ④创作了我国最早抒情长诗《离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  )

    A. 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   B. 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

    C. 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   D. 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韩非子曾对法的特点有个精辟概括:法固、法显、法一;《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由此可见(  )

    A. 两者法治思想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B. 中国古代法律更多的重视了私人法律权益

    C. 中华法系曾受益于罗马法系

    D. 商品经济发展是二者共同的经济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宋代理学家程颐说:“荀卿才高学陋,以礼为伪……圣人之道,至卿不传。”这是因为荀子(  )

    A. 反对以礼治国   B. 承袭法家主张   C. 认为人性本恶   D. 重视自然规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士子外用儒术以处世,而内修禅学以修身,宋代这种修禅之风在士大夫中流传日盛。”这表明当时(  )

    A. 异质文化融合,儒家与时俱进   B. 修禅之风盛行,官场生态恶化

    C. 士子表里不一,社会风气沉沦   D. 理学陷入困境,亟待推陈出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康德认为,希腊哲学最重要的时代始于苏格拉底。康德做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在于,苏格拉底

    A. 批判宗教神学的危害   B. 注重对人性本身研究

    C.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D. 倡导人独立理性思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598年,汤显祖的《牡丹亭》塑造了不顾生死追求爱情的杜丽娘的经典形象。约三年后,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借主人翁之口说出“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这一历史现象能够说明(  )

    A. 爱情故事是中西方表达思想自由的共同题材

    B. 16世纪末17世纪初中英两国商品经济发达

    C. 戏曲表演是中西方传播人文思想的首要方式

    D. 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都出现人性解放的追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早在西方启蒙运动之前就有人指出,实际上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协定,国民对君主承担相应的义务,而君主对国民具有保护义务,这反映了(  )

    A. 君主立宪的观点   B. 社会契约的理念

    C. 革命权利的学说   D. 天赋人权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对支配天体运动的若干定律的发现,推动了启蒙运动,并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形响。由此可见,牛顿的发现推动启蒙思想家(  )

    A. 相信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B. 发现了支配人类的永远不变的法则

    C. 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理论的一般原则

    D. 宣扬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的基本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 世纪末,当人们开始换种眼光看待世界时,科学解释以雄辩的事实大声质问《圣经》的真实性,上帝创世说更多地成为故事般的讲述。”材料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提出   B. 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

    C. 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D. 伏尔泰天赋人权学说流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深受儒家重教思想浸染的盛宣怀,一生心怀经世之志,热衷于兴学育才。他在洋

    务大员李鸿章扶掖下,开始投身洋务民用企业的创办与经营,参与赞画开创了我国第一家航运公司一轮船招商局,主持湖北煤铁开采事宜。李鸿章指示盛宣怀等仿照福州船政学堂,在上海江南制造局内筹设艺馆学堂,培养轮船驾驶人才。此后,盛宣怀主持设立各类学堂时,李鸿章都予以极大关注与支持。从1860年代末至1905 年前后30余年间,盛宣怀主持创办或参与兴办各类新式学堂略计14所,其中主持筹建的学堂有天津电报学堂等9所,参与筹建的有轮船招商局驾驶学堂1所,主管的有汉阳铁厂学堂等3所,扩建的有北洋医学堂1所,捐助并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格致书院1所。诚如民国著名教育家、国学家唐文治先生评价盛宣怀事功时所言:“当世论公政绩者,日轮船,日铁路,日邮电,而公实以学校作之根底,造就实业人才不遗余力。”

    ——摘编自欧七斤《盛宣怀与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盛宣怀投身新式教育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盛宣怀新式教育活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年6月24日,新上任不久的德国军备部长施佩尔在柏林主持召开有关“U一工程”进展的会议时,抱怨德国政府没有全力支持核研究,"U一工程”也缺乏研究经费和材抖。他还指出,由于科学研究辅助人员被抽调到三军中.科研力量得不到集中使用。而几年前德国在这方面还占有优势……就在德国“U一工程”计划遭挫而停滞不前时,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却进展顺利。1944年12月30日,“曼哈顿”计划决定首批原子弹将在1945年8月1日前制成,并可供实战使用。这标志着

    英美在与德国的原子武器研制的竞赛中取得了胜利,因为当时英美已探悉到德国人在这一次战争中不可能有原子弹了。

                  ——摘编自叶江《试论二次大战中原子武器研制的竞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最终在原子弹研制竞赛中战胜德国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场竞赛留给我们的启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这与唐太宗实施的文化改革

    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二年,唐太宗下令在国子学停祭周公,只祭孔子,同时下诏升孔子为先圣,贞观四年,敕令全国各州县设立孔庙。但是,他并不独尊一家之言,而是各家各派的经师能自成一家之言的,都准许“并用其书”。对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唐太宗本人虽不很相信它,但听其流传。贞观时期,中央学校的学生总额达三干二百六十员,约相当于唐高祖时期的十倍左右。唐太宗亲自来到学宫讲论典籍,讲论完毕,“各赐以束帛”,予以奖赏,同时破格提拔他们中的优秀人才担任学官。

    ——整理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唐太宗即位之后,广求天下图书。贞观四年,唐太宗在命颜师古刊定“五经”文字讹误的同时,又诏十多位学者共同撰修“五经”疏义,总结并统一了汉魏以后的各家注疏。经过整理和诠释后的“五经”,更便于士子们阅读和理解。高宗以后它还成为唐代科举制中明经考试的依据。贞观时期,史馆的位置多次迁移,但却越来越靠近帝王的活动中心。贞观二年,唐太宗命宰相房玄龄监修国史,此后成为定制,贞观五年,又名魏征(宰相)监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并参加其中“赞论”部分的撰写。

    ——漆侠主编《中国改革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文化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文化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