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时至(明)嘉、隆之际,当时用人“不论其才,只取无过”,“不论其大,每以一眚(过失)弃之”。“考察之时,不肖者造作言语,鼓弄风波,倾陷善人”。“今人做官……奔趋巧媚,以为善官”,致使“朝廷诏旨多废格不行……禁之不止,令之不从”,使明王朝陷入边事废弛,财政困难,民众困穷,社会动乱的窘境。隆庆三年十二月,高拱被授任吏部尚书,提出:“非大破格整顿,必不能易乱以为治。”他责成吏部在甄别人才时,“但系贤能,一例升取,不得复有低昂,”并“廉(察)访贤才”;用人上“俟其成而用之”,让初选出来的人才,先到有关部门或下属机构任属官,使其取得实际工作的经验,然后再根据需要及本人特点,委以重任。鉴于明中期以来考核中弊端丛生,高拱强调必须严格考核制度和办法,“惟考其政绩,而不必问其出身”,以治效为准,进行赏罚,对贪污官员不仅要罢官削职,还要提问追赃,“以后凡遇有却贿之官,便当纪之善薄”。在高拱署吏部事期间,选拔了一批贤能,充实到各级机构,使得诸事废弛的局面有所好转。

——摘编自王兴亚《高拱的吏治思想及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朝高拱推行吏治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简要说明高拱吏治改革的主要举措及其影响。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