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提高阅读、观察和理解的能力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春,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是,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的不和而走上分裂……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列宁预言:“远东的全部外交使和经济史使人毫不怀疑,在资本主义基础上,要防止美日之间日益尖锐的冲突是不可能的。“

材料三   使纳粹国家接收无条件投降条款,惩办战犯、消灭纳粹党及其影响,会议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材料四  近代英国政治家亨利·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斯大林所说的“共同敌人”是谁?列出二战中“同盟国”团结合作打败共同敌人的两个事例。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大同盟”正式分裂的标志。

(3)二战中哪一事件证实了材料二中列宁的预言?

(4)材料三所述是哪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为战后哪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家间合作或冲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中国应当如何应对?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