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诸侯。然王制遂灭,谮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百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引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一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回答:

(1)材料一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对材料一的结论有何影响?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

(3)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从上述材料中举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阶级关系的变化。

高二历史非选择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