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唐太宗曾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德九年八月,唐太宗即位,东突厥扬言以“将兵百万”相威胁,颉利可汗侵犯至渭水之北。唐太宗挺身而出,订立了“便桥之盟”,突厥才撤退回去。事后,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我新即位,为国者要在安静。”因为“国家未安,百姓未富,且当静以抚之。”贞观三年冬十一月,唐太宗在作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主动反击。派李勣和李靖等大将分道讨伐东突厥。最终生擒颉利可汗,把西起阴山、北至大漠的广阔地带收入了版图。

——摘编自赵克尧、许道勋《唐太宗传》

材料二(李勣)治并州十六年,以威肃闻。帝(唐太宗)尝曰:“炀帝不择人守边,劳中国筑长城以备虏。今我用勣守并,突厥不敢南,贤长城远矣!”

——《新唐书·李勣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对东突厥态度的变化,并概括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唐太宗对东突厥的具体政策,说明唐朝不修长城的原因。概括指出今天我们认识长城价值的角度与唐太宗有何不同。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