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此伏彼起的各种学术思想,除了外来的佛学,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颜世安《从“稷下学宫”看战国百家争鸣》

材料二: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法:法令)……

——《韩非子》

材料三: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做君王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

——孔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天子不行“仁政”,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政”,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政”,便保不住他的宗庙)

——孟子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并写出“百家”中的三家。

(2)材料二指出了怎样的治国策略?

(3)概括材料三中孔孟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

(4)据材料四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其目的是什么?

七年级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