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民本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本思想自出现以来不断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  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思者也。

——朱熹《论语集注》

材料三  至于到了封建末世,当民主主义开始萌动之际,古老的民本主义再度发挥其社会批判功能,并成为生发近代民主主义的生长点。明末清初黄宗羲(1610-1695)的名著《明夷待访录》,便承袭了前辈的民本主义思想,提出国君是“天下之大害”的惊世骇俗命题,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主张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提倡的爱民方式,并分析朱熹主张爱民的根本目的。

(3)据材料三,概况“到了封建末世”民本思想的新发展,并指出这一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本思想发展的特点。

高二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