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 ……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三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向西方学习的主要观点。王韬评论他“实倡先声”的含义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反映了向西方学习的重点内容是什么?(2分)近代中国哪一运动将该思想付诸了实践?(2分)

(3)材料三中的核心主张是什么?(2分)体现了近代中国哪一阶级的政治主张?(2分)

(4)材料四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是指什么?(2分)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2分)

高二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