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诗词可始于背诵,勿止于背诵

张丽

① 2017年,央视的“诗词大会”节目很火。不仅是上海那位拿了冠军的小姑娘,连带着讲评的老师在百家讲坛后又一次上了热搜,乃至主持人董卿都被“重新认识”,挖掘出了“主持一姐”之外学霸知性美的另一面。

②的确,首先诗词大会走清雅风的舞美,就可以让在春节期间被各种晚会大红大绿、大金大紫搞得眼晕的观众眼前为之一亮;其背景音乐也是格外的好听,以至于有各路热心网友整理出了合集;更难得的是,在无特效字幕不综艺节目的当下,忍住不去搞些生硬的“笑果”,而是老老实实打出最朴素字幕条。最为重要的,还是参赛选手基本上都是对诗词有着由衷的喜爱,又经过一定量的积累,绝大部分都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进退有据,不吵闹不煽情更不心机,自然能令观众如坐春风。

③那么,接下来会不会在社会上掀起一股背诗词的风潮呢?也许。熟读和背诵是学习任何一门语言的基础。有人认为给不懂事的孩子读诗词瞎耽误工夫。殊不知,虽然他们不懂,但从小就能浸淫在汉语音韵之美中,对于一个中国人是多么重要。著名网站上也有一个流传度很广的问答:有人问从小背诗词古文有什么用,有人回答说“为了长大以后我们面对大千世界里的无数美景时,脑子里出现的不是‘我X’、‘牛X’,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不过,对于所有真心热爱诗词、热爱中文乃至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来说,假如诗词大会的影响仅仅止步于看谁背得多,那简直是暴珍天物。毕竟你会背2000首,我就可以努力突破3000。凭借着记忆力好或者受过专业训练,一个不喜欢诗词的人也可以玩转“飞花令”。从根本上说,这样的死记硬背诗词跟背圆周率没什么不同。而且,过分强调数量的积累而忽略了对于诗文(其实古文中也有很多值得背诵的名篇)的共情,只会让人感觉厌烦,反而加深了对于传统文化的疏离。这样的做法,仍旧是功利的,而这样的结果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⑤古诗文造诣高深的著名学者叶嘉莹曾经讲过:“在我看来,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用处,

也就正在其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

“我之喜爱和研读古典诗词,本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曾经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

⑥老话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虽然我们不必汲汲于要求这些喜欢诗词、爱背诗词的人一定要提笔写诗并且格律整齐,但真心希望大家都能“功夫在诗外”,去喜爱并努力做一点“没有用处的事情”,把从诗歌中汲取的营养用在日常的说话、写作和交流中去,把从诗歌中领悟的精神贯彻到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中去……庶几,方可“诗书继世长”吧。

(摘自《北京晚报》)

1.选文第②段,在分析诗词大会“走红”的原因的同时,也指出了当前综艺节目的种种弊病。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对这些弊病作分条概括。

2.对于“诗词大会”节目的走红,作者有着怎样的忧虑?

3.文中引用著名学者叶嘉莹的话有什么作用?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