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乙】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选自苏轼• 《后赤壁赋》)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终于

B.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既然

C. 今者薄暮     迫近

D. 攀栖鹘之危巢    危险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翅 如 车 轮 玄 裳 缟 衣 戛 然 长 鸣 掠 予 舟 而 西 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欣然起行”,写出了作者解衣欲睡时见“月色入户”的兴奋喜悦之情。

B. “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

C. 乙文中, 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渐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纷繁。

D. 乙文中写孤鹤振翅横江东来,这只在暗夜独飞独鸣的鹤是孤独的,它与处在悠闲愉悦中的苏轼形成对比。

5.《记承天寺夜游》《后赤壁赋》都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被贬谪黄州期间。 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甲乙两文中作者所所抒发的感情是一样的吗?请结合具体肉说说那时他的心境。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