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 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程念祺:《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

材料二  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 益——就近与低价,这叫徙贵就践,用近求远。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苏)辙曰:“以钱货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 法不能禁。钱入民手 … … 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恐鞭捶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续资治通鉴》

材料四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 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王安石变法中哪几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效果。

(2)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3)材料四体现了王安石怎样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高二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