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何间焉      ② 牺牲玉帛     ③池非不深也      ④ 亲戚畔之

2.翻译下面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要素是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4.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现在哪里?根据甲文概括总结。

5.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