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②于干隧③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罢:通“疲”,疲乏。②殒:死 ③干遂:地名

【乙】 “天时(1)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4),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骤 战 则 民 罢 骤 胜 则 主 骄 以 骄 主 使 罢 民 然 而 国 不 亡 者 天 下 少 矣。

2.下列加横线的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魏武候居山中也   多助至  B.吴之犹晚  国恒

C.骤战骤胜  夫环攻之       D.其独以亡,何?  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战而骤胜         (2)则极物 

(3)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寡助之至,亲戚

4.翻译下列句子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这两篇短文都从战争谈到了治国的道理,甲文侧重于哪一方面?乙文侧重于哪一方面?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