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胄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19世纪,西方人逐渐把“龙”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近年来,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经济学家》杂志中,提到中国的漫画中几乎都少不了“龙——西方观念中的龙。

——据董玉洁《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三个时期西方人眼中“中国龙”形象分别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20世纪初期,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他们还认为,“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他们还认为传统“夷夏大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衰败不可避免

——据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2)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希望

——据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

(3)材料三中,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到中国来的政治背景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高三历史连线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