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28分)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胄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19世纪,西方人逐渐把“龙”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近年来,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经济学家》杂志中,提到中国的漫画中几乎都少不了“龙”——西方观念中的龙。

——据董玉洁《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

材料二:欧美的文明,只在物质的一方面,不在其它的政治各方面。

——孙中山

材料三: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各时期,西方人眼中“中国龙”形象形成的原因。(8分)

(2)在孙中山之前,中国持与材料二中孙中山相似看法的还有哪些人?简要分析这些人误读西方文化的原因。如果要反驳孙中山的观点,你可以提供哪些论据?(9分)

(3)材料三中,西方环保主义者到中国来的政治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7分)

(4)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文化交流中的“误读”?(4分)

高三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