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24分)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误读”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族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19世纪,西方人逐渐把“龙”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近年来,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经济学家》杂志中,提到中国的漫画中几乎都少不了“龙”——威胁我们的龙。

——据董玉洁《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各时期西方人眼中“中国龙”形象形成的原因。(6分)

材料二   “欧美的文明,只在物质的一方面,不在其它的政治各方面。” 

——孙中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19世纪后半期中国持有与材料二中孙中山相似看法的派别。(2分)概括说明他们误读西方文化的原因。(6分)孙中山是如何弥补西方政治制度不足之处的?(4分)

材料三 

材料四   我们要共同建设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朋友多了路才好走,我们应该通过坦诚深入沟通、增信释疑,应该秉持和而不同理念、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应该坚持互利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共同发展,应该变赢者通吃为各方共赢,共同做大亚洲发展的蛋糕,共同促进亚太大繁荣。

——摘自习近平出席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

(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国是如何以包容的姿态融入世界,以防止外交“误读”的?(4分)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国际交流中的“误读”?(2分)

高三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