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1.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形容枯槁(非常)                      B.何故深思高(行为)

C.受物之汶汶者乎(玷辱)                D.可以吾缨(洗)

2.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游江潭室西连中闺

B.自令放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C.何不淈泥而扬其波与时俯仰,以通

D.安能以身察察不知老之将至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B.第一段通过屈原的心理和外貌描写,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为下文写他的坚持理想、舍生取义作铺垫。

C.结尾对渔父的描写十分传神,屈原不听他的劝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

D.本文语言简洁,屈原、渔父的对话多运用比喻和反问,既表达各自明确坚决的立场,又形象富于哲理。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