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节选)

乙文

向文宣、习子舆,天下之名儒也,均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儒学之精华。

向嗜酒,每饮必醉,无酒不欢,然性恶鱼;习嗜鱼,无鱼则粒米难进,然性恶酒。

适习游历至,向宴之于桃园。盘碗杂陈,独无鱼。习举目无下箸处。向举爵劝酒,习蹙额隐忍而不发,私泼酒于地。

酒过三巡,习启齿曰:“此地滨海,何无鱼耶?”向曰:“多矣。鲃鲈鲀鱿、青草鲂鲤、鲑鲥鲱鳀,应有尽有,何言无?”习曰:“然则席间为何不见?”向曰:“某性恶鱼。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以不敢以鱼亵先生。”习默然。

明日,习宴向于竹林。鱼鲜满桌而无酒。习揖向坐,堆笑曰:“酒,吾之所恶也,‘己所不欲’,不敢施于君子;鱼,吾之所好也,己之所欲,欲与君共之。”向嗅鱼腥而大哕,挣扎而起,扶墙归。

自是,向、习二人无往还焉。

(《绘图双百喻·勿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

(2)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____

(3)然性恶鱼____________

(4)扶墙归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白话文。

(1)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此地滨海,何无鱼耶?

3.乙文中的两人为什么出现不相往来的结果?甲文中刘备与诸葛亮的相处给我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带来怎样的启示?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