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不语乱、力、怪、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

材料二: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孙中山指出:“仁爱的好道德,中国现在似乎远不如外国。中国所以不如的原故,不过是中国人对于仁爱没有外国人那样实行,但是仁爱还是中国的旧道德。我们要学外国,只要学他们那样实行,把仁爱恢复起来,再去发扬光大,便是中国固有的精神。”

——《孙中山全集》第九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何进步意义?(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5分)

(3)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道德”含义的本质区别。(2分)

(4)材料三中孙中山的认识有哪些值得肯定之处? (2分)

高三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