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争臣论(节选)

韩愈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大臣闻而荐之,天予以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

愈应之曰: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生,日厂冒之刺兴。今阳予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问其官,则日谏议也;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也;问其政,则日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今阳予以为得其言,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

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阳子恶讪上者,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愈应之曰: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夫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谊,擢在此位。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谏如流之美。庶岩穴之士,闻而慕之,束带结发,愿进于阙下,而伸其辞说,致吾君于尧舜,熙鸿号于无穷也。

或曰:阳子之不求闻而人闻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变,何予过之深也?

愈曰: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义。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死而后已。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且阳子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注】①争臣,也叫谏官,唐代谏官有左右拾遗、左右补阙、左右谏议人夫。刚城与作者同朝为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广而多               闻:见闻,见识

B.则冒进之患生,旷官之兴       刺:指责

C.主上其行谊,擢在此位        嘉:嘉许,称赞

D.守其道而不变,何子之深也     过:超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大臣闻荐之          愿得张仪甘心焉

B.非阳子之宜行也       某,而母立于兹

C.且阳子不贤          以其求思深而无不在也

D.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   于共身也,耻师焉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止确的一项是

A.而术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火/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B.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火/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C.而未尝一言/及丁政视政之得火/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D.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认为,阳城任职时间不短,对天下朝政的得失也很熟悉,并且受到皇帝的恩宠,却未曾说过一句涉及朝政的话。

B.韩愈认为有进言责任的人,该进言而不言语,与不用他的进言而不离开,没有一样是值得肯定的。

C.有人说阳城虽有谏诤而外人并不知,是因为阳城认为臣子不应该通过揭示君主的过错而得到名望,韩愈对此给予理解肯定。

D.在本文中韩愈以三问三答的形式,对阳城其人其事进行真截了当的批评,阐明了他的“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的主张。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   (5分)

(2)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义.(5分)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