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 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材料四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

( 1 )结合材料一“徙木立信”的故事说说商鞅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对你在做人方面有何启示?

( 2 )从材料二中你可以看出商鞅还具有什么精神?“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一观点正确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 3 )群臣为何反对商鞅变法?

( 4 )商鞅最终惨死,其变法失败了吗?为什么?

( 5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后,生活在北魏的鲜卑族女孩可能经历

①学汉语   ②穿戴汉族服饰   ③改汉姓   ④禁止与汉族贵族联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6 )通过以上问题,请你谈谈一场改革或变法要取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七年级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