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西汉景帝时,文翁作蜀郡太守,先是注意兴修水利,发展经济,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康阜”的局面。接着,他“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便考虑兴办教育。最初,文翁“教民读书、法令”,可能由于习惯势力的影响和“以吏为师”的做法,老百姓心怀畏惧,结果学习的人“未能笃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于是“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才者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授业博士”。这些学生学成归来后,除了担任重要官职外,还做学校教师。文翁便扩大学校,在成都市区修起了学舍,增加学生名额,下县的子弟也被招收入学。这些郡学子弟,免除赋税,好的补作郡县吏员,其次向外推荐。这样办学几年后,便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和广泛的影响,大家争做郡学子弟,富人也愿意出钱求学了,蜀地的文化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甚至比肩齐鲁了,带动全国兴起了办学风潮。文翁去世后,当地百姓为他建盖祠堂,每年祭祀不断。

——据何汝泉《文翁治蜀考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翁治蜀的背景,概括其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文翁的贡献。

高二历史连线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