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28分)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1年9月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中国史叙论》,指出“前者史家,不过记载事实;近世史家,必说明其事实之关系,与其原因结果。前者史家,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一人一家之谱牒;近世史家,必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即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

——《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华书局2009年5月

(1)依据材料归纳新旧史学发展变化的主要观点。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10分)

材料二  1956年新中国颁布了《初级中学世界历史教学大纲(草案)》。大纲认为:

第一,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因此,按五种社会形态划分历史发展阶段,安排章节内容。

第二,“阶级斗争是人类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为此,大纲以阶级斗争的重大事件为“社会制度改变”的转折点。

第三,突出苏联的历史,其第九部分“现代——社会主义的胜利和资本主义总危机”,可以说是苏联史的缩编。

(2)新中国的历史教育体现了怎样的史观?简要说明1956年教学大纲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8分)

材料三  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在世界史部分构建了这样一个体系:世界史内容体系

①一条主线: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

②两个系统

纵向系统(时间为序,生产力为动力)

横向系统(空间地域联系、交往为动力、 市场的作用)

③三个阶段及阶段特征

15世纪末~19世纪末:从分散发展到世界成为一体

20世纪:密不可分的整体   

21世纪:全球化一体化趋势加速

(3)从世界市场形成的角度简评世界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主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10分)

高三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