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注】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粥:通“鬻”,贩卖。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大司寇行相事          摄:代理

B. 沮之而不可则致地,迟乎     庸:难道

C. 桓子受齐女乐            卒:最终

D. 送冉求,因曰            诫:勉励

2.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

B.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

C.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

D.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行摄相事以后,面有喜色。门人批评了他,孔子没有接受批评,因为他认为自己高贵了,下人也会高贵。

B. 孔子把鲁国治理得很好,齐国人很害怕,想送土地给鲁国,黎鉏提出不同意见,齐国国君采纳了他的建议,先送女乐和文马给鲁国国君。

C. 齐国人用女乐迷惑鲁国国君,鲁君三日不理政务,祭祀时又不守礼制,孔子于是离开了鲁国。

D. 师己送走孔子后,把孔子走时说的话告诉季桓子,季桓子叹息着说,孔子是怪罪自己收下了齐国的女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

(2)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