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壁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遗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

【注】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下列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之:多助之至        寡助之至

B. 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不以物喜

C. 者: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D. 必:战必胜矣        必为有窃疾矣

2.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D.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列举事例.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

B. 【甲】文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中心论点。

C. 【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抚恤百姓。

D. 【乙】文太宗认为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4.翻译【甲】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