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索草莓栽培中人工补光的最佳光质条件,进行了以下实验:将处于生长中期长势健壮且相同的红颜草莓(品种)植株随机均分为6组,分别进行不同的补光处理,但光照强度相同,每天补光5小时,为期2个月,然后测定各组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不同部位干物质含量、草莓产量。各组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注:表中R/B表示“红光∶蓝光”)。

组别

处理

叶绿素a

(mg/g)

叶绿素b

(mg/g)

植株干物质积累量/g

平均单

果重/g

亩产

量/kg

茎叶

果实

总计

1

R/B=1∶1

1.51

0.58

11.10

16.95

7.90

35.95

15.51

2 208

2

R/B=2∶1

1.75

0.72

11.77

20.75

6.41

38.93

16.23

2 222

3

R/B=3∶1

1.69

0.69

11.92

21.08

6.36

39.36

19.32

2 739

4

R/B=4∶1

1.66

0.69

13.91

25.25

4.57

43.73

19.68

2 812

5

R/B=5∶1

1.50

0.67

11.76

23.34

6.29

41.39

19.72

2 768

6

白光

1.49

0.66

11.13

21.22

6.14

38.49

15.78

2 215

(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设置第6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人工补光常用红光或蓝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数据说明:①在一定R/B比值范围内,蓝光能够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合成;②在一定范围内,R/B比值增大,有利于植株________(填“地上”或“地下”)部分干物质的积累;③R/B比值与草莓产量的关系可以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__组的补光处理最有利于提高草莓的产量。

高三生物非选择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