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51 题,其中:
选择题 39 题,单选题 9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27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9 题
  1.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说:“通过合意缔结契约之债是因为,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这种交易也可在未出席者之间缔结”。这反映了当时罗马法

    A. 重视保护居民的意愿

    B. 突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

    C. 注重对法律追本求源

    D. 二元法律体系最终消亡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雍正帝用暴力手段打击腐败,维护政治生态的同时,也袒护功臣后代、八旗子弟,特免勤职官员。乾隆帝则鉴于官场人心不稳,干脆对官员采取宽容政策。嘉庆帝更是把和坤贪污所得收人自己囊中而不是缴纳国库。这说明清朝惩治贪腐的目的主要是

    A. 维护君主利益

    B. 清除政敌势力

    C. 保持官场稳定

    D. 提高行政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永乐年间,内阁只是一个特命人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但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材料表明宣德年间

    A. 内阁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

    B. 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

    C. 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

    D. 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与以选举为原则的现代民主政治有着根本的不同。在雅典人的思想中,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分析里,选举所代表的不是民主政治,而是贵族或精英政治,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是平等。”这一平等原则在雅典政治生活中主要体现为

    A.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B. 实行抽签和轮流执政

    C. 定期召开公民大会

    D. 全面推行陶片放逐法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宋朝明确规定,地主打死佃客,减罪一等,发配邻州。而在《明律》中规定:“富豪之家,役使佃客抬轿者”,不仅要“杖六十”,还要“各计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明代法律的内容更加细密严苛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 社会矛盾日趋缓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或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第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社生活;第三,国王应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做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这一主张

    A. 初显了理性主义的思想理念

    B. 规划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宏伟蓝图

    C. 否定了雅典的城邦民主政体

    D. 促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元朝在沿用郡县制一系列基本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增加了行省设置。行省从中央领受部分权力,代中央行事,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这里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表现在

    A. 行省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

    B. 元朝彻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C. 行省制继承秦朝推广的郡县制

    D. 元朝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评论道:“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害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贵民之古义,不舍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萧公权在此认为黄宗羲

    A. 具有近代民权主义思想

    B. 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

    C. 彻底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D. 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诗中所咏工具

    A. 是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

    B. 有利于增加汉代的粮食产量

    C. 利用水力提高灌溉效率

    D. 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西汉流行的儒家经典是靠经师口授,用隶书写成,被称为“今文经”;后来在孔府旧宅等处发现的使用前代文字书写的经书,被称为“古文经”。但古文经在汉代一直不被今文经儒生认可,其主要原因是

    A. 秦代焚书,古代典籍真假难辨

    B. 时代变迁,阅读隶书已成习惯

    C. 传承断绝,五经内容差异甚大

    D. 儒学独尊,利禄之争日趋激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 延续元朝典章

    B. 继承华夏传统

    C. 复兴汉唐制度

    D. 回归周朝典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旧唐书·穆宗纪》:“(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

    B. 给事中应隶属于中书省

    C. 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

    D. 相权可与皇权相互制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铜活字印书在明代弘治至万历初年曾经盛极一时,这大体上已经成为海内外学术界高度一致的共识。但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的最新研究指出,由于明朝铜资源的紧张与铜原料的昂贵,以及铜的硬度太高,中国过去缺乏大量刻制铜字的技术手段,事实上明朝并不存在铜活字印刷,中外学术界流行多年的传统看法难以成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历史研究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

    B. 研究者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C. 历史研究的结果无法达成共识

    D. 历史研究的史学结论可以争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只许用钱。这表明

    A. 明朝白银货币化始自于民间

    B. 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 明朝出现了银贵钱贱的现象

    D. 白银取得法律上的合法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选举考》载:“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故当官少称职之吏,其弊三也。”此记载指出了()

    A. 汉代察举令地方官推荐孝廉,束缚了士人的品德砥砺

    B. 魏晋九品中正制使豪族垄断仕途,形成了门阀政治

    C. 唐代进士科考重视诗赋文章,考试科目欠缺实用性

    D. 明清科考以八股文为主,禁锢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诗词歌赋既是历史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A.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 “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C. “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 “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户室”(《广州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宋会要辑稿·食货·商税》:“沿江诸郡税场,今后商贾所载物货,如系茶盐米面铜钱,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A. 政府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

    B. 区域性长途贩运受到限制

    C. 商税不再是政府主要财源

    D. 商人合法利益受政府保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因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入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这种现象表明

    A. 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

    B. 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

    C.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主流形式

    D. 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是宋代常州不同区域商税额的增长示意图。图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 州城的商业中心地位严重动摇   B. 镇场商业对县城形成挑战之势

    C. 抑商政策导致县城商业发展缓慢   D. 坊市界限打破刺激镇场商业繁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天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这说明

    A. 《实录》与《户帖》,都是第二手史料

    B. 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

    C. 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

    D. 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20世纪70年代,在安阳殷墟发掘的妇好墓中,出土玉器共756件。经对其中约300件玉器进行分析,所用玉料大体上都是新疆玉,其中三件小型玉雕的材质被鉴定为新疆和田羊脂玉。这表明,在商代

    A. 西域已归属商王管辖范围

    B. 西域与中原已存在一定联系

    C. 西域与中原商贸交往密切

    D. 西域各族要向商王进献玉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重庆大足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但在一处接连开凿的三个洞窟中,居中一洞为佛像,佛左右侍立十大菩萨;左为道君洞,太上老君像高洁古朴;右为文宣王洞,孔子头戴束巾,左右侍立颜回、仲由等十大弟子。这一造像出现的时期最可能是

    A. 两汉

    B. 魏晋

    C. 隋唐

    D. 两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汉书•严助传》记载:“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

    A.选官权控制在地方手中

    B.任用儒生参政加强皇权

    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D.贤良是选官的主要标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战国)条中描写:“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上述现象主要表明

    A.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战国时遭到进一步破坏

    B.法律取代了礼乐,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

    C.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缓慢

    D.贵族政治文化被精英政治文化取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明人吴讷说: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元贞、大德以后稍出。”时有诗云:“宇宙喜一统,干今兰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上述现象实际反映了

    A. 元代城市生活日益多样化

    B. 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

    C. 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化

    D. 江南文人科举及第后的喜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絶世。”以下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作为诸侯私有财产的采地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

    B.子孙贤者是封国采地的第一继承人与维护者

    C.血缘关系是周初封邦建国的唯一依据

    D.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基本纽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宋代的蚕桑生产区域遍布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但据《宋会要•食货》记载,北宋时仅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绸己达266万多匹,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二。这说明长江流域

    A. 丝织品市场需求量较大

    B. 民众的纺织积性性较高

    C. 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

    D. 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史记》载,“周公反政”时“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毋逸》”,会群臣于闳门,训《皇门》:“弗肯用先王之明刑”,将致臣属“非休(注:美)德以应”。这说明周初注重

    A. 重臣扩权震慑君王

    B. 劝诫君主勤政修德

    C. 宗亲定规凝聚族群

    D. 修德重刑推动法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西方学者认为自然现象应该是统一的,如法拉弟认为既然电能生磁,磁就极可能生电,沿着这一思路探索,他终于为人类找到了新的能源。而明清时期中国人的哲学观、自然观还停留在简单的“天人合一”,甚至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的阶段,妨碍近代科学理论的发展。这说明妨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原因是

    A.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B. 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

    C.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D. 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近年来,由于蒋介石日记和《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纪录》的公开,不论是两岸民间还是史学界,对蒋的研究、评价都有所转变,甚至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史可能要重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作为一手资料两者所述内容真实

    B. 蒋介石日记比口述记录更加真实

    C. 真实性必须由档案史料来佐证才能确定

    D. 作为一手资料两者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下图为《布鲁特斯胸像》。雕像中,布鲁特斯身披古罗马长袍,脸向左侧有力地转动着,嘴角紧闭着,专注的眼神凝视着前方,面部神情表现出勇敢、公正、机智、坚定和决不妥协的英雄气概。该作品

    A. 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

    B. 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

    C. 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D. 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政治体制,民主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而在头2300多年,它一直被看作是个“坏东西”,这也可以称为是一种“民主的失败”,从源头上看这种“失败”是全方位的,它是主体失败、程序失败和结果失败的综合体。下面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直接民主不如间接民主

    B.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失败”,主要指民主范围有限

    C.“陶片放逐法”有力地驳斥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程序失败”

    D.雅典民主政治的“结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多数人的暴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权利”概念首先形成于罗马法。学者们认为,罗马法中的“Jus”虽然具有‘多重含义,包括法律、正义、义务等,但它仍然是现代权利概念的真正起点或直接来源,是个人权利概念第一个正式的表述形式。对上述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 罗马法强调个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

    B. 罗马法注重对于个人正当权利的保护

    C. 罗马法中的“权利”一词古今内涵一致

    D. 罗马法关于“权利”的定义影响深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在古罗马的刑法领域,被告的秩序性尊严(身份等级)是量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享有秩序性尊严者一般承担较轻的刑罚;而如果受害者的秩序性尊严越高,则施害者的罪行越严重。由此可知

    A. 罗马法是为了保护贵族利益而制定

    B. 罗马刑法受到希腊人文精神的影响

    C. 罗马刑法尚未确立罪刑相适应原则

    D. 罗马法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等级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 罗马法具备了严格的法律强制性

    B. 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C. 罗马的扩张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发展

    D. 法官滥用权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北宋前期沿唐制,以政事堂为宰相、参知政事议事办公处,设于禁中。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分或主要职权,在政事堂召开的宰相联席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据此可知

    A. 宋代最高行政机关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B. 宋代的专制皇权受到严格的制约

    C. 政事堂为宋代前期全国最高的决策机构

    D. 政事堂的设置成为宋代冗官现象的根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汉书·食货志》说,“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通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臧(通藏),不为币。”秦朝实行的货币政策

    A. 利于集权和国家统一

    B. 抑制了手工业的发展

    C. 导致商业活动的萎缩

    D. 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约翰•麦克里兰说:“民主开始得势之后,想提出限制国家权力的论点,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国家的行动已经愈来愈被看成我们透过我们自己选出的代表而产生的行动:代表们的行动就是选民的行动,因为那些行动是他们授权的.”作者意在说明

    A. 权力无法得到有效限制

    B. 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完善

    C. 宪政与民主的内在冲突

    D. 民主制度建立的艰难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9 题
  1. 据历史记载: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1:6上下,到崇祯(1628-1644)年间,这一比值已达1∶15之多。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A.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  

    B.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

    C.明朝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影响 

    D.新航路推动全球贸易时代来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盖独有所见,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这里的“先生”是

    A. 林则徐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

    A. 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

    B. 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分开

    C. 权力分工结构体现原始色彩

    D. 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宋神宗元丰年间推行新政,以尚书令的副职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门下长官,右仆射兼中书长官,“则三省互相兼矣”。这有助于

    A. 裁汰官吏冗员

    B. 促进科学决策

    C. 推动政务统一

    D. 规范行政流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学者认为,在古代希腊,自由完全是一个政治概念,与此相适应,他们承认个人对社群权威的绝对服从是与这种集体性自由相容的,可以说“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是主权者,但在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这表明该学者认为古希腊( )

    A. 公民只有形式上的自由

    B. 存在着绝对权威势力

    C. 公民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

    D. 排斥私有财产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在其著作《镜花缘》中借才女卢亭亭的口说:“将来若花姊妹做了国王,我们同心协力,各矢忠诚,或定礼制乐,或兴利剔弊,或除暴安良,或举贤去佞,或敬慎刑名,或留心案牍,辅佐他做一国贤君,自己也落个女名臣的美号。”在此,作者意在表达的思想是

    A. 反对专制统治

    B. 主张男女平等

    C. 彻底批判儒学

    D. 赞同女子参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以中国之大,土田之广,因地之制,皆可使富也;用民之力,皆可使强也:即吾所谓处治也。舍富强之本图,而怀欲速之心,以急责之海上,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据此可知,郭嵩焘意在强调

    A. 实行地方自治

    B. 反对仅学西方技术

    C. 重视发展海防

    D. 大力发展民用工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

    B. 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C. 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

    D. 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所以“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认为“制礼义”的目的是

    A. 消灭人的欲望

    B. 维护社会稳定

    C. 满足物质需求

    D. 调节社会纷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材料中唐“干戈兴,赋税繁”,均田制、户籍和租庸调发生了很大变化,且充任“唐宋变革”的先导。两税法行于天下,国家舍丁税产,私人资产多少,遂成为国家征税派役的主要依据,赋役征取,远不像以前重在掌握户籍和授田那么单纯,数量不多的里正等乡官,已经不能适应舍丁税产后更为复杂多变的情况。“惟于一乡之中,官之备而法之详,然后天下之治,若网之在纲,有条而不紊”的旧秩序,“至于今日,一切荡然而无有存者”。赵宋基于“不抑兼并”的国策,相应采取了实用主义的征税派役,即以富户充当乡役来取代乡官,去自行完成征税派役及捕盗等任务,即所谓“以民供事于官为役”。两宋乡役取代乡官,意味着专制国家对阶层社会支配方式的重要转换,即不再以乡官为主渠道。……总之,两宋乡役送走了国家凭借乡官支配县以下基层社会的旧方式,拉开了“县令之职,犹不下侵”的序幕。此幕一经拉开,以士绅和宗族为代表的地方势力,立即以应对乡役为契机,不约而同地参与到重新构建基层社会新秩序的进程中来。

    ﹣﹣摘编自《宋元明清基层社会秩序的新构建》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乡役取代乡官的原因。

    (2)根据材料所学知识,简析宋代乡役取代乡音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伴随着社会结构转型问题讨论的深入,文化转型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各种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及文化的自我发展等因素,使原来文化类型的稳定性难以保持而出现了失稳状态,从而向另一种文化类型转变。“一般来说文化转型时期是指某一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地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急速地重组与更新”。通过重组与更新,形成新的文化类型。在文化转型的一般问题上,有学者提出了四个标准:其一,原文化类型借以建立的经济政治基础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其二,是否有新文化观念的产生并对旧文化类型形成冲击;其三,新文化观念是否得到了国家政权的认可和支持;其四,大众文化是否改变(大众文化观念的改变)

    ——摘编自张磊《文化转型的评判标准探析》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所拟论题观点明确,简述须有史实依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自宣德以后,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过规模巨大的流民浪潮。这些流民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皇族、勋戚、官僚地主通过赐田、投献、圈占等手段,侵占小农土地;苛重的赋役,使农民不堪重负而逃亡。其直接诱因是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地区不时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迫使无数失去土地的农民扶老携幼、背井离乡,汇集成一股洪流,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洪流影响。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有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小唱、优人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社会大流动的一种格局。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材料二英国在16—18世纪是一个社会流动尤其显著的社会。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社会流动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贵族的开放式单向度的;中间阶层向全社会成员开放,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阶层;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度,没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成发生变化。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一共任命了18人,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的构成却发生了变化。伊丽莎白任命的18名贵族中,只有两人出生于老贵族家庭,绝大部分贵族都是新贵族。他们有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甚至一跃而成贵族。

    ——摘编自刘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及引起人口流动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人口流动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口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共同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