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①,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②。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

(乙)夸父与日逐走,入日③;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海外北经》

(丙)逮④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⑤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⑥,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⑦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⑧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⑨尧以为天子。

《淮南子》

(注释)①文首:头部有花纹。②其鸣自詨:它的鸣声是呼叫自己的名字。③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④逮:等到。⑤杀:晒死。⑥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神话中的的怪兽。⑦缴:用箭射。⑧禽:通“擒”。擒获。⑨置:推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是炎帝之少女

(2)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如土石何/弃其杖,化为邓林

B. 故为精卫/皆为民害

C. 常衔西山之木石/逮至尧之时

D. 女娃游于东海/杀九婴于凶水之上

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渴 欲 得 饮 饮 于 河 渭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2)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5.结合《愚公移山》,试分析愚公、精卫、夸父和后羿精神有何相似之处?这些故事共同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朴素的思想?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