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②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亦甚矣。”令弟子趣 ⑤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⑥,取舍不苟也夫!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诚:同“成”,实行。  ②廪丘:齐国地名。  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⑤趣:同“驱”。 ⑥: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分辨

B.万钟于我何焉               加:虚夸

C.亦不可以已乎               是:这种做法

D.动必义                   缘:遵循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3.语段(一)中,“乡为”和“今为”的排比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语段(一)中的乞人和语段(二)中的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别人的赐予,请结合具体内容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出来。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